(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二氧化碳封存工程示意图。中国海油供图
6月1日拍摄的恩平15—1原油钻采平台。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地下岩层深处,不但有珍贵的油气资源,也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海洋油气钻探过程中,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捕获伴生的二氧化碳,将其封存在海底?
6月1日,距离广东深圳西南约200公里的恩平15—1原油钻采平台上,高碳原油生产井、生产处理系统、二氧化碳压缩机等设备依次启动,将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分离,加压至气液混合的超临界状态后,通过二氧化碳回注井,回注至距平台3公里、海床之下800多米的咸水层中,实现长期稳定封存。
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投用,也意味着我国初步形成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空白。项目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将超过15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
二氧化碳顺利回注到海底地层,要突破哪些“关卡”?
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存储位置。中国海油的专家们找到了一个状似倒扣“巨碗”的地质构造,具有自然封闭性,能实现二氧化碳长期稳定封存。
位置选好后,就要钻一口垂直深度近900米、水平位移超3000米的大位移井,建立一条向“巨碗”输送二氧化碳的通道。如此大的水平位移,井壁摩擦力成倍提高,钻井时很容易被卡住,加上海底浅层土质松软,钻井时井眼容易垮塌和漏失钻井液。
针对这些挑战,钻井专家定制了特制钻井液,既能抵抗酸性二氧化碳腐蚀,也能支撑井壁、润滑井眼,让二氧化碳回注之路通畅无阻。不仅如此,注气管柱还加装了光纤监测装置,每隔1米就有1个监测点,数千只敏锐的“眼睛”全方位观察管柱是否存在泄漏。
我国海域沉积盆地分布广、地层厚度大、构造底层圈闭多,具备二氧化碳封存的良好地质条件,封存潜力预测达2.58万亿吨,能够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上一篇:“滥杀阿富汗人”恶名坐实 澳“英雄老兵”大“翻车”_天天快看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资讯
-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投用 把二氧化碳“捕回”海底
- “滥杀阿富汗人”恶名坐实 澳“英雄老兵”大“翻车”_天天快看点
- 【新要闻】国台办:坚决反对美台签署“21世纪贸易倡议”首批协议
- 海南机场:股东供销大集拟减持不超0.39%股份
- 当前通讯!蔡桥镇:“三举措”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 中国电信临港算力智算公共服务平台暨国产GPU创新联合基地发布-环球快报
- 华夏银行营口分行被罚70万元 3名责任人被警告
- 轻症中暑继发性损伤人数明显增加!专家提醒:高温室外防暑注意这些点 当前热点
科技
-
双软退税是什么意思 软件产品退税有效期几年?2023-02-06
-
与“皓朋友”共创乐享智趣车生活 思皓X6正式上市2022-06-20
-
大山深处的书香春节2022-02-07
-
天津:男子涂改核酸证明进火车站被拘留2022-02-07
-
降雪致青海多条高速实行交通管制202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