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阳5月11日电 题:探访贵州急诊科护士:有速度更有温度
作者 任洪召 周燕玲
(资料图)
急诊科,通常被喻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医院接诊急危重症患者第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疾病战斗,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惊心动魄的事……在第112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一起走进这个群体,感受急诊人的速度和温度。
王开秀:见证无数生命的脆弱与顽强
“今天跟120急救车出了两趟,有急救电话,医生和护士必须在3分钟内出车。”在贵州丹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王开秀身着一件后背印有“120贵州急救”字样的大红色冲锋衣,坐在桌前认真地翻阅当天的120出诊记录,眼睛不时朝室外停放救护车方向张望。
1988年出生的王开秀,已在丹寨县人民医院工作了11年,其中有9年在急诊科。这期间,她见证了无数生命的脆弱与顽强。说起第一次出120急救的场景,王开秀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大雾天气,加上当时乡村路面不好,车辆行驶缓慢,生怕病人中途出现意外,一路心惊胆战,好在病人最后转危为安。”
“急诊护士每天处置各种紧急事故,既要速度也要温度。作为急诊人,我们总是希望能通过自己所做的一切,为患者减轻痛苦,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这是王开秀和同事对这份职业的认知。
“现在血压是多少?心电图结果马上出来。”在抢救室,王开秀和同事正对一名昏迷的中年男子进行抢救。速度要快,和时间赛跑……几乎是每个急诊人的共识。
随着这些年丹寨县人民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及儿童救治五大急诊急救中心的建立,抢救成功率逐年上升。2022年急诊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9.6%。
丹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肖开丽说,以前的概念是病人送到了抢救室,相当于抢救开始。而现在是从接到急救电话的那一刻起,抢救就开始,指导呼救者开展自救或互救,秒秒必争。
周长敏:做永远在路上的护士
半天时间,不到50米的急诊科走廊内,5980步,折合约4公里。
从早上8点到中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周长敏手机微信运动显示出来的数字。步数多,是急诊科医生和护士忙碌的最好诠释。
“这还不算多,有时候几万步。”周长敏淡定的说。
作为黔东南院前急救网络医院三级急救站,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担着凯里及周边转来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急诊手术、插管、注射抗蛇毒血清……每天来急诊科看病就医的人络绎不绝,周长敏基本没有停息时间,很多时候吃饭都只能“应付”。
“长敏、长敏……”采访间隙,不断有医护人员因工作需要配合来叫周长敏。
“穿上白大褂,很神圣。”这是周长敏学生时代对医护人员的最初印象。2017年毕业后,她终于如愿以偿,穿上白大褂,站在了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有辛苦,有委屈,也有成就,这是周长敏从事护理工作以来最大的感受。有一次,周长敏帮一名小孩输液,因为孩子太小,血管不好找,结果不小心扎漏针,被小孩家长狠狠数落了一番。
“当时觉得很委屈,心里很难受,但现在自己做了母亲也能理解作为家长当时的心情。”周长敏说,要努力做一名永远在路上,平凡而美丽的前行者,不辜负家人和病人的支持与厚爱。
吴如双:累并快乐着
无论走在哪,总是笑呵呵。这是记者见到贵州凯里市下司镇卫生院护士吴如双的最初印象。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基层的护士,吴如双最大的感受是变化。
吴如双说,以前卫生院狭窄,抢救设施设备有限。2022年,下司卫生院抢抓机遇,被列为贵州第一批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项目,医疗环境、人才队伍、医疗设备等得到极大改善。同时,黔东南还将下司镇卫生院纳入全州120院前急救24小时统一调度。
下司镇作为旅游景区,每年游客较多,突发情况增加,急救需求增大,累并快乐着是吴如双从事11年护理工作的感受,有时病人康复后,还为她们买来板栗、瓜子等小食物以表感激。
吴如双的丈夫也是一名基层医务人员,因此夫妻俩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少,这也是内心的愧疚。“作为基层护士,没有轰轰烈烈,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就是最大的贡献。”吴如双说。(完)
X 关闭
资讯
- 世界今日报丨探访贵州急诊科护士:有速度更有温度
- 王宇:树立标杆 打造样板 高标准高质量建好湖南革命军事馆_环球快看
- 抖音推出红果免费短剧App 全球观焦点
- 全球观天下!小心!珠江新城东地王要来
- 视点!【趣聊航空】如何让飞机更长寿?
- 全球头条:张雨绮:在广西路边吃螺蛳粉,颜值出众,一眼就能被认出是大明星
- 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开幕 江苏128家品牌企业组团参展|世界报道
- 俄媒:俄罗斯一处石油基地遭乌克兰袭击
科技
-
双软退税是什么意思 软件产品退税有效期几年?2023-02-06
-
与“皓朋友”共创乐享智趣车生活 思皓X6正式上市2022-06-20
-
大山深处的书香春节2022-02-07
-
天津:男子涂改核酸证明进火车站被拘留2022-02-07
-
降雪致青海多条高速实行交通管制202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