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动态:克服社交“卡顿”,学子应主动求变
来源:广西新闻网    时间:2023-05-05 19:49:11


(相关资料图)

社交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每天从早到晚在网上交流,而面对面交往时,反倒感觉不知所措。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存在心理上或行动上的“社交卡顿”,其中26.7%的受访青年觉得自己在线下社交中有障碍,17.0%的受访青年感觉线上社交时存在障碍,20.5%的受访青年感觉线上线下自己都有问题。仅有三成青年认为自己没有社交困难。(5月5日 中新网)

众所周知,人人离不开社会交往,尤其是成年人,为了能有所发展,发挥才智,实现抱负,需要与各种人沟通交往。诚如著名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所言:“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是由于他的专业,百分之八十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可现实是,不仅大学生存在社交“卡顿”现象,社交焦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良好的社交,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也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后期到青年期早期的过渡阶段,并呈现出抽象逻辑思维增强,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所发展且自我意识存在矛盾等特征。一方面希望独立,不喜欢管束,但另一方面社会阅历不足,缺少实践,经济上又不能独立,从而产生不适应性。

与其他年轻群体相比,大学生具有思维更为活跃,对未来期望更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也更为强烈,以及突然脱离父母的庇护照顾,进入独立性相对较强的大学生活,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更突出等特殊性,加上大学生多常年强烈依赖互联网,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会使线上线下脱节,从而影响社交的正常开展。

可见,大学生存在“社交回避”,既有心理上缺乏社交技能的原因,又有惧怕社交失败产生的恐惧有关,更有长期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因此,下决心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多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人交往;调整心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沟通技巧,培养交往品质等都不可缺少。

同时,社会也要给予这部分年轻人足够的宽容度,允许他们适当“试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互助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大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无论如何,克服社交“卡顿”,学子应主动求变。大学生唯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参与社会活动,才能走出网络,摆脱社交“卡顿”尴尬,迎来更美好人生。(刘天放)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南非数码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